第二届海峡两岸研究生暨博士后人文论坛即将开幕

发布者:李彬源发布时间:2019-11-26浏览次数:2328



由福建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办,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文学学会承办,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云开体育(中国)、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闽台区域中心、福建省社科研究基地中华文学传承发展研究中心协办的福建省第二届海峡两岸研究生暨博士后人文论坛将于2019年11月28日(本周四)开幕。









会议议程
01
11月28日上午8:30—12:00 



开幕式


时间:8:30—9:00

地点:仓山校区科学会堂



大会主旨报告


时间:9:00—11:00

地点:仓山校区科学会堂

主持人:李小荣教授

演讲人:

1.台湾大学云开体育(中国)副院长徐富昌教授:从《孟子•离娄下》“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谈朋友之道

2.云开体育欧明俊教授:苏轼《前赤壁赋》在日本韩国的传播与接受




研究生代表发言


时间:11:00—12:00

地点:仓山校区科学会堂

主持人:吕东旭(云开体育博士生)

演讲人:

1.黄育聪(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后):华人抗日史的书写与“雨林美学”的新变——论张贵兴长篇小说《野猪渡河》

2.张晏瑞(台北市立大学博士生):数位印刷技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的新思路

3.李  琪(福建师范大学硕士生):唐代香料与福建海上贸易

4.张永康(厦门大学硕士生):两岸契学异同商兑--以《殷虚文字缀合》與《丙編》《丙補》的比較研究为核心

5.王  娟(华侨大学硕士生):《南安琉瑭戴氏族谱》中的闽台关系





02
11月28日下午14:00-17:00 




博士、博士后论坛: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视野与实践创新



点评人:周美慧(台北教育大学语文与创作学习主任、教授)

地点:文科楼701会议室

主持人:

黄育聪(云开体育博士后,副教授)

张晏瑞(台北市立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博士)

演讲人:

1.蔡  妍(福建师大外国语学院):中日对外人文交流策略的对比研究——以孔子学院与国际交流基金会为例

2.缪里英(福建师大外国语学院):跨文化能力概念的合理性——基于存在论的视域

3.游  澜(福建师大云开体育(中国)):马仙叙事的多元嬗变

4.林启新(福建师大云开体育(中国)):《五音集韵》“女字”研究

5.林春虹(福建师大云开体育(中国)):明朝海禁政策与闽海士大夫的商贸意识

6.彭青惠(闽南师范大学):从郭台铭“妈祖托梦叫我一定要出来选”探当前妈祖信仰对台湾社会的功能性

7.卓品呈(台湾师范大学云开体育(中国)):周广业《意林注》著述考——兼论王朝梧聚珍本《意林注》剿窃始末

8.莫岸洪(台湾“中央”大学云开体育(中国)):创新性推广国学经典教育  增强国家文化凝聚力的探论

9.吕东旭(云开体育):反讽、世俗化与文化意义——王朔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的突围

10.林宏达、杨雁婷(实践大学应用中文系、台北市立大学中国语言学系):邂逅书画舫──由《往津日记》观察阮述、梅宝璐之海外情谊



专题讨论第一组:
闽台文史哲及语言学文献整理与研究


点评人:吴巍巍(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研究员)

地点:文科楼401 会议室

主持人:张永康(厦门大学硕士生)

王  娟(华侨大学硕士生)

演讲人:

1.陈晓慧(闽南师范大学):影像化时代,闽南民俗记忆的建构与传承——以台湾“植剧场”部分剧目为例

2.谢雅茜(福建师范大学):台湾的“五四”新文化记忆——以《台湾民报》为例

3.张  婷(福建师范大学):论童伟格《无伤时代》的戏剧性书写

4.庄国民(台湾元智大学):桃园观音区溥济宫及保生大帝信仰考察

5.张丽珍(台北教育大学):宜兰三星地区开垦历程与客家族群的历史联系

6.廖素莲(台北教育大学):闽南语俗谚中所呈显的语言艺术与生活智能

7.刘明资(台湾云林科技大学):任大椿《小学钩沉》引用典籍探析—以小学类为例

8.陈进发(台北教育大学):入声字在唐诗作品中音韵效果的呈显---以入声字“值、

宿、复”三字所显示的声调说明

9.陈采婕(台北教育大学):白沙屯妈祖灵应事迹类型初探

10.郑永辉(闽南师范大学):晚明本朝四六文选本中的四大名家蔡复一

11.李兵兵(福建师范大学):正德《福州府志》与万历《福州府志》水利史料对比

12.黄少梅(福建师范大学):日据前期来台新教传教士眼中的日本和日本人

13.吴  霞(福建师范大学):“魅”力纷呈——王文兴对古典文学元素的引用与创新

14.郭怡文(福建师范大学):冲突与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管理政策及文化认同

15.岑天翔(台湾大学):台湾大学图书馆藏曹开泰《宜弦堂诗钞》考述

16.郭  佩(福建师范大学):莆田先贤翁世资

17.杨钰璇(集美大学):林纾与新文学

18.黄  露(福建师范大学):清以来汀州农村市场的类型及其特点

19.汪  言(福建师范大学):清代闽江上游地区育婴事业探究

20.罗伟芳(福建师范大学):陈元光故事演变史



专题讨论第二组:
中华人文传统的价值重估与深化阐释


点评人:刘曙初(云开体育副教授、博士)

地点:文科楼311会议室

主持人:叶嘉芸(台北教育大学硕士生)

曹  杰(福建师范大学硕士生)

演讲人:

1.霍晓敏(海南师范大学):海南“老爸茶”文化形成的历史地理基础浅论

2.张芷晴(台湾元智大学):论《淮南子》学派所属

3.梁俊辉(台湾元智大学):浅析《淮南子》之宇宙生成观

4.黄怡华(屏东大学):徐再思《甜斋乐府》之“春情”意象探析

5.曹  杰(福建师范大学):试论先秦文化中国家观念的形成与嬗变——以《春秋》经、传讳名辞例为中心

6.罗佳艺、王苇娟(集美大学):传统民俗变迁的文字档案——论苏青《结婚十年》的民俗价值

7.卢乃心(厦门大学):洪繻诗探微四题

8.张琼方(集美大学):继承与超越:胡适与宋明理学

9.申  柳(闽南师范大学):《俗文学丛刊》之宝卷词语选释

10.时攀跃(闽南师范大学):《乐斋漫笔;崇陵传信录(外二种)》字词例释

11.周琳莎(集美大学):中华人文传统的价值重估与深化阐释-探寻闽台妈祖文化中的宗教宗法伦理

12.李  航(福建师范大学):明代循吏的历史贡献

13.白  珊(福建师范大学):文化研究视角下重估中国传统文学经典的意义与价值

14.黄国军(福建师范大学):明代修建科举牌坊风俗研究

15.蔡瀚仪(台北教育大学):歌仔册《户蝇蠓仔大战歌》动物大战中所显示的人际及社会价值判断

16.叶嘉芸(台北教育大学):闽南语歌仔册书写中办桌饮食文化──以《安童买菜歌》为例

17.叶千惠(重庆师范大学):中国酒桌文化之劝酒

18.杜  琳(福建师范大学):唐诗中所见的唐科举制度与杏园宴研究

19.苏  研(福建师范大学):唐代孝行旌表研究

20.吴李诚(福建师范大学):唐代流贬官员刑罚的历史贡献

21.丁星渊(福建师范大学):明代福建乡试落第群体研究



专题讨论第三组: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普及及创新

2、中华人文传统在域外的传播和影响

3、国际视野下的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形象研究

点评人:翁敏修(台湾云林科技大学汉学应用研究所所长、副教授)

地点:文科楼302会议室

主持人:李  琪(福建师范大学硕士生)

陈灿楠(集美大学硕士生)

演讲人:

1.王一青(福建师范大学):漳浦赵家堡历史古城保护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2.张清财(台湾云林科技大学):从《中国哲学史三十讲》探讨孔门心法

3.陈秀美(台湾云林科技大学):儿童读经新方案——以福智经典背诵为例

4.杨传婷(华侨大学):当代文物题材纪录片发展阶段研究

5.陈灿楠(集美大学):两岸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关键词对比研究——以人教版和康轩版为例

6.吴亚婷(集美大学):民族体育校本课程的教师课程领导研究

7.黄  琪(集美大学):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视角下“00后”青少年群体节日认同的塑造研究

8.王  宁(集美大学):闽台民俗体育文化根植校园的意义、问题及对策研究

9.李法庭(福建师范大学):文学理论中的历史维度

10.陈玉洁(闽南师范大学):大俗大雅大智慧,年年处处皆飞花——从中国诗词大会“飞花令”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与创新

11.何  清(福建师范大学):妈祖信仰在琉球王国的传播途径和特点探究

12.曾晓兰(集美大学):关锁塔:海丝文明的航标塔

13.高瑞华(福建师范大学):五口通商后福州港对外茶叶贸易的兴衰

14.张若琪(福建师范大学):异域历史叙事下的中国想象——解读井上靖《敦煌》



03
11月28日晚上19:30—21:00



圆桌会议一组:国际视野下的当代中国文化形象研究


地点:文科楼311会议室

主持人:杨祖荣 副教授



圆桌会议二组:研究生学术规划与目标设定


地点:文科楼701会议室

主持人:颜桂堤 副教授



徐富昌教授讲座:从《安大简》“是刈是穫”谈《毛诗》中的“是A是B”句式
地点:邵逸夫楼二层教室

主持人:林志强 副院长



傅武光教授讲座:《国文天地》与四书教学
地点:文科楼302教室

主持人:李彬源 副书记